关灯 护眼 字体:

82 闲话语文教学

    最近有机会与一些初高中的学生座谈,说起语文教学来,孩子们竟异口同声地表示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。我即非常吃惊,遂问,难道语文比外语还要难学吗?他们说,是的!再问为什么?他们就说,语文考试常常不是课本上所学的内容,作文题也大都又偏又怪,很难拿到高分,久而久之就不愿学了。

    回来之后,寻思起这事儿就觉得怪严重,若是一茬茬的孩子都对语文失了兴趣,喜欢外语而不喜欢母语,后果还不堪设想哩!同时也说明,这个语文教学可能确实有点问题,你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教来教去,将一种最有趣味的课程教得让学生们失了兴趣,不愿意学了,那还不说明你这个教学的本身有问题?我注意到连续几年的高考作文题,确实是又偏又怪的,特别那个假如记忆能够移植,纯在那里胡说八道,让学生们作这样的文有什么用?既然初高中是打基础的阶段,而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,那就不如在基本功上考考他们。比方说,文学就是人学,你让他写好一个人物,构思一个细节,描摹一种心态,抒发一点真情实感,或者说明一个道理,给人一点启示,哪怕就是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,也比这个有用得多。常见一些大学生,往往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的始末,表达一个他真正想表达的思想,甚至连他自己所受的委屈都诉说不清楚,啰啰儿半天还让人不得要领,就是让你们出这些偏题怪题给闹的!

    于是就想起我小时候学语文的情景。我是从小人书开始爱上语文这门课的。五十年代初,我们家里老是住着些工作队,而工作队的同志每次来都要带一些小画书给我。作为一个农村孩子,看见那些带画的书真是惊讶得了不的。我从他们那里知道这种小动物也能说话的书叫童话,而写这些东西的人就叫作家。我懵懵懂懂中就对写这些东西的人产生出无限的崇拜。他们还鼓励我,长大了也要当一个作家,而要当作家首先就要学好语文。我受那样的一种好奇心的驱使,学起语文来就特别带劲儿,越学越想学。那时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一节课往往只学一句话,仅“开学了”三个字就要啰啰儿一堂课,我往往不过瘾,常常把老师还没讲到的就先学了。

    我始终觉得语文是所有课程中最有意思的一门,特别是被统称为记叙文的小说与散文及古典诗词我都喜欢。我对鲁迅先生的《故乡》、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孔乙己》、《祝福》,周立波的《分马》,杨朔的《海市蜃楼》,王愿坚的《党费》,茹志鹃的《百合花》等等的理解,便是那时老师教我们的。耳熟能详的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《蜀
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