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护眼 字体:

第二幕 凿冰

    [这一幕在设计上,需要展现几个巨大场景的转换。其中冰封长河、濒临灭绝的场景,应该具有包括观众空间在内的感官冲击力。]

    [能使舞台转换而不致凌乱、宏大不致散逸的艺术定力,是歌队。本剧歌队参考古希腊悲剧舞台的歌队特点,男女歌者皆麻披垂地,以神圣、洁净的队列,作观察性、评述性、抒情性的演唱。歌队在需要时出现,不需要时消失,或退出灯光区。]

    [这一幕的第一场景是通达码头的山道边。山岩森罗,坐着一个山岩般的老人,使别人不能一下子看出来。老人白须、白发,身穿棕色的宽袍,略似古希腊哲学家的石雕。但仔细一看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,年纪最老的考生,人们都叫他老丈。所谓“考生”,是针对中国古代大规模的官僚选拔机制科举考试而言。]

    [金河上场,我们见过他了,昨天晚上在凉亭上“搅局”,今天依然背着那个大斗笠。他看了一眼山路下面的码头,一笑,便加快了脚步。但突然又踉跄停步,因为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在身边发出,刚刚他没有发现这里有人。]

    老丈

    (浑厚的男低音,如天上之声)

    上船有蓬,为何还携斗笠?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(一惊,终于在山岩中发现了“山岩”,又觉得老者是在以“对对子”的方式打招呼,便笑着答道)

    下雨无度,岂可依赖船楫?

    老丈

    (立即追加一“对”)

    跋山涉水,为何不带书籍?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(这下已经适应,便笑“对”)

    咬文嚼字,怎如阅读大地!

    老丈

    不错,应对得又快又妙。一眼就可以看出,你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您怎么知道?

    老丈

    从打扮,从眼神。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您太厉害了,确是第一次。请问老丈,您是……?

    老丈

    你也叫我老丈?别人也这么叫。这科举考试啊,我已经整整考了十七次,你算算,多少年了?五十多年了!一把白胡子,还没有考上。这是最后一次,再过三年就走不动了。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五十多年了?

    [老丈点头。]

    金河

    唉,从我的年纪,到您的年纪,一辈子都在考,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了,这算怎么回事?值吗?
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