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跋焘下令传崔浩,让其他大臣负责审理崔浩。
崔浩担心连累家人、亲朋,内心慌乱。
拓跋焘虽然赦免了高允,可是仍然派了太监负责询问高允。高允没有推功诿过,据实回答。
拓跋焘气得没辙,想赦免高允也没有理由,感觉十分下不来台。
拓跋焘想出了一个办法,让高允起草诏书,痛斥必须诛杀崔浩的原因。让高允和崔浩划清界限,摆脱罪责。
高允被押到偏殿去起草诏书,良久不见动静。
拓跋焘命人去催,高允推说还没写好,再催,还说没有写好。后来,前去催促的太监回禀拓跋焘道“高允有事要当面向陛下禀报。”
高允再次进入了大殿。高允十分认真的说道“崔浩所犯的罪行,如果有其他罪行,臣不知道。但是因为修编《国史》,而触怒了陛下,臣认为崔浩罪不至死。毕竟当初,可是陛下亲口所说要据实记载的呀。我们都是依照陛下的口谕去做的。”
拓跋焘气得够呛,却也没有办法。于是,拓跋焘下诏诛杀崔浩及其亲族,其他人只杀本人。高允则被赦免。
原本拓跋焘是要诛杀参与编修《国史》所有人的五族的,就因为高允敢于直言,敢于坚持,毫不妥协,方才让拓跋焘改了主意。
临刑时,被诛杀的参与编修《国史》的128位官员得知了高允的举动,感慨道“高允真是圣人啊!他的坚持,挽救了许许多多的人。”
后来,拓跋晃责备高允道:“为人应当把握时机,知道见好就收。在那种随时可能丢命的时候,我从旁点拨你,你为什么不顺着点,让皇上那样龙颜大怒?现在我每每想起来,还心有余悸。“
高允答道“臣本一介书生,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打算。恰逢陛下圣明,朝廷求贤若渴,我才出来入仕。蒙陛下信任,臣得以和崔浩一起参与编修《国史》,死生荣辱,自是义无反顾。如今,我能苟活到今天,实在多亏太子殿下仁慈。然而,为了活命,而推脱罪责,嫁祸他人,不能坚持忠诚耿直的初心,请恕臣不能做到。”
拓跋晃面露惊叹,称赞不已。
高允的第二个特点清正廉洁。
高允是有名的清官,能坚持纠正皇帝的错误。耿直的脾气一直都没有改变。到了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时,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忠诚耿直,敢于进谏。
拓跋浚十分喜欢他的忠诚耿直,升任高允为中书令,赞美高允道“高允真忠臣也。朕有错误,他常常正面提出,即使是朕所
崔浩担心连累家人、亲朋,内心慌乱。
拓跋焘虽然赦免了高允,可是仍然派了太监负责询问高允。高允没有推功诿过,据实回答。
拓跋焘气得没辙,想赦免高允也没有理由,感觉十分下不来台。
拓跋焘想出了一个办法,让高允起草诏书,痛斥必须诛杀崔浩的原因。让高允和崔浩划清界限,摆脱罪责。
高允被押到偏殿去起草诏书,良久不见动静。
拓跋焘命人去催,高允推说还没写好,再催,还说没有写好。后来,前去催促的太监回禀拓跋焘道“高允有事要当面向陛下禀报。”
高允再次进入了大殿。高允十分认真的说道“崔浩所犯的罪行,如果有其他罪行,臣不知道。但是因为修编《国史》,而触怒了陛下,臣认为崔浩罪不至死。毕竟当初,可是陛下亲口所说要据实记载的呀。我们都是依照陛下的口谕去做的。”
拓跋焘气得够呛,却也没有办法。于是,拓跋焘下诏诛杀崔浩及其亲族,其他人只杀本人。高允则被赦免。
原本拓跋焘是要诛杀参与编修《国史》所有人的五族的,就因为高允敢于直言,敢于坚持,毫不妥协,方才让拓跋焘改了主意。
临刑时,被诛杀的参与编修《国史》的128位官员得知了高允的举动,感慨道“高允真是圣人啊!他的坚持,挽救了许许多多的人。”
后来,拓跋晃责备高允道:“为人应当把握时机,知道见好就收。在那种随时可能丢命的时候,我从旁点拨你,你为什么不顺着点,让皇上那样龙颜大怒?现在我每每想起来,还心有余悸。“
高允答道“臣本一介书生,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打算。恰逢陛下圣明,朝廷求贤若渴,我才出来入仕。蒙陛下信任,臣得以和崔浩一起参与编修《国史》,死生荣辱,自是义无反顾。如今,我能苟活到今天,实在多亏太子殿下仁慈。然而,为了活命,而推脱罪责,嫁祸他人,不能坚持忠诚耿直的初心,请恕臣不能做到。”
拓跋晃面露惊叹,称赞不已。
高允的第二个特点清正廉洁。
高允是有名的清官,能坚持纠正皇帝的错误。耿直的脾气一直都没有改变。到了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时,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忠诚耿直,敢于进谏。
拓跋浚十分喜欢他的忠诚耿直,升任高允为中书令,赞美高允道“高允真忠臣也。朕有错误,他常常正面提出,即使是朕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